pthread_create_joinable
pthread_create_joinable
pthread_create_joinable是一个函数属性,用于指定创建的线程是否可以通过pthread_join函数进行等待和获取返回值。它的作用是控制线程的生命周期和线程间的同步。
线程的生命周期
在多线程编程中,线程的生命周期包括创建、运行和终止三个阶段。在创建线程时,可以设置线程的属性,其中之一就是pthread_create_joinable。
当线程被标记为pthread_create_joinable时,意味着该线程可以被其他线程等待,并通过pthread_join获取其返回值。这样,在主线程或其他线程需要等待某个子线程完成任务并获取结果时,可以使用pthread_join函数。
pthread_join函数
pthread_join函数是一个线程同步函数,用于等待一个线程结束。它的原型定义如下:
int pthread_join(pthread_t thread, void **retval);
其中,thread参数是被等待的线程的标识符,retval参数则是用于获取线程的返回值的地址。
当调用pthread_join函数时,当前线程将会阻塞,直到被等待的线程结束并返回。如果被等待的线程已经结束,调用pthread_join函数将立即返回。而如果线程尚未结束,则当前线程将一直阻塞,直到被等待的线程结束。
一旦被等待的线程结束,它的返回值将会传递给retval指针所指向的地址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方便地获取子线程的执行结果,实现线程间的数据传递和同步。
使用pthread_create_joinable创建可等待线程
要创建一个可等待线程,需要在调用pthread_create函数时,设置线程属性为pthread_create_joinable。
下面是一个使用pthread_create_joinable创建可等待线程的示例:
#include <pthread.h>
#include <stdio.h>
void* thread_function(void* arg) {
// 子线程执行的任务
printf("Child thread is executing.\n");
// 子线程结束并返回结果
int result = 123;
pthread_exit((void*)result);
}
int main() {
pthread_t thread_id;
int result;
// 创建可等待线程
pthread_create(&thread_id, NULL, thread_function, NULL);
pthread_join(thread_id, (void**)&result);
// 输出子线程的返回值
printf("Child thread returned: %d\n", result);
return 0;
}
在上述示例中,通过调用pthread_create函数创建了一个可等待线程。在子线程中,执行了一些任务,并通过pthread_exit函数返回了一个整数结果。
在主线程中,调用pthread_join函数等待子线程结束,并使用result变量接收子线程的返回值。最后,主线程输出获取到的子线程返回值。
总结
pthread_create_joinable是一个函数属性,用于指定创建的线程是否可以通过pthread_join函数进行等待和获取返回值。它在多线程编程中起到控制线程生命周期和线程间同步的作用。
通过使用pthread_join函数,我们可以方便地等待线程的结束,并获取其返回值。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线程间的数据传递和同步。
通过设置线程属性为pthread_create_joinable,可以创建可等待线程,使其可以被其他线程等待,进而实现线程间的同步。